《寶貝兒》和《找到你》,不光是差一個楊冪
乍看《找到你》和《寶貝兒》的演出陣容、宣發風向,不明就里的觀眾,很容易將《找到你》認定為文藝片,而將《寶貝兒》認定為商業片。盡管事實恰恰相反。打歌節目做錯了什么?
打歌節目作為偶像產業的重要一環,本該承擔著愛豆宣傳和打歌的重任。如果一切只是愛豆和粉絲之間的圈地自萌,那國內偶像產業在輸出的鏈條上仍然是斷裂的。畢竟現在會唱歌的偶像越來越少,想唱歌的偶像似乎也越來越少...喪了一年的電視劇,明年怎么看?
收視一片慘淡,與年初各大衛視手握頭部大劇的熱火朝天形成強烈對比。而眼下,新一年的衛視大劇編排紛紛出爐,硬糖君憂郁的發現:這一回,似乎連熱火朝天的開年場面都沒了。陳國富周迅陳坤辦學,能救演技嗎?
作為一種理想主義存在的山下學堂,作為半公益性質的私塾而非經紀公司的一環,放在產業邏輯里,似乎有些“虛”。但放在陳國富、周迅、陳坤這幫人身上,這種理想主義,又顯得自然而然了。港劇向BAT再借500年
在TVB的天命之年,內地觀眾終于擺脫了追劇的“時差”。內地的廣闊市場和強大資本,視頻網站的海量用戶和豐富玩法,讓港劇迎來了新世紀以來最好的時期。我為什么不愛看宮斗劇了?
在宮斗劇中,歷史被徹底地抽空了意義,成為了影視拜物教的展演場域,敘事倫理最終皈依消費倫理。在這種類型化操作獲得市場利潤支持后,它不斷地復制自己,并固化為收益穩定的商品。引發全民討論的《娘道》,更像是一個警世寓言
今天觀眾對《娘道》的敏感和批評,正是證明了女性訴求的進步與變化。從“春晚”到《娘道》,都有人會和稀泥:何必這么敏感,看個電視而已。但在爭取一項權利的時候,本就是要更敏感、更具斗志,才有可能推動沉重的舊...別土了,00后社交不靠軟件
管你什么“跟隨靈魂找到你”、“同城交友必備”、“呼叫親密陌生人”……90后社交、95后社交、00后社交輪番登場,最后人民群眾用的,似乎還是80后的QQ微信。娛樂圈也沒錢了,“金主”決定這樣過冬
“沒有資本市場的浮躁催促,平臺不會再盲目相信流量藝人和大IP。大家越來越回到創作本身,演員和導演也會逐漸務實。今天的敬畏,今天的冷靜,反而是好內容回歸的前提。”楊偉東說。后票補時代的“新國慶”,張藝謀們的機會來了
取消票補,也成為今年國慶檔的最大變數。往年大片可以借助票補優勢,彎道超車。而今年,公平競爭將大家再次拉到同一起跑線上。《香蜜》編劇片方內訌告訴我們,注水也要講基本法
現在的電視劇動輒50集起,要說完全不注水,也確實違背市場規律。但像《香蜜》這樣,不僅劇情注水、給配角加戲,還給主角改人設的,就少見了火箭少女101:中國女團新想象
空有人氣而缺乏代表作,是這一代流量偶像的通病。相比淪為晚會上的“翻唱機器”,有具有高辨識度的作品顯然是新女團的當務之急。據說橫店都在學,如何顯得劇組很有錢
“100塊怎樣吃到米其林”、“如何把zara穿出高級感”、“千元級別好物什么最值得買”……這樣的窮人樂教程遍布互聯網,一向是硬糖君的最愛。但萬萬沒想到,一向財大氣粗的娛樂圈,竟然也有這樣“裝闊”的存在...“選秀名門”樂華,揭開一道偶像創口
但偶像經紀業務的不確定性,比起電影也是不遑多讓,剛火起來就紛爭不斷也為這種紅火蒙上了一層陰影。樂華究竟是厚積薄發還是選秀泡沫,或許我們很快就能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