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真,經紀人的最高境界是比藝人還火
明星營銷、話題制造固然是壹心的強項,也是眼下娛樂圈最看中的地方。但對藝人的長遠規劃、公司層面的資本運作,楊老師就稍顯遜色了。何以突破路徑依賴,或許壹心更需要一場強強聯手。《海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次勝利
超級英雄電影經過了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成熟的類型敘事模式。刻板的類型化敘事框架確實需要突破,但無休止的擴大宇宙來掩蓋本身的想象匱乏,只能算飲鴆止渴。五大衛視同時“改革開放”,同劇不同命
今年的年代劇普遍開始明星化,都選擇了比較有商業價值、有關注度的演員來參演,以圖拉近和年輕觀眾之間的距離。氪金粉絲,樂華IPO的非自愿金主?
可是,持續盈利能力,恰恰是娛樂公司最大的軟肋。偶像經紀的培養周期長,時間成本和變數都很大,變現回收卻相對較慢。雖然看上去一夜爆紅、一本萬利,但看樂華的財報卻并不算美好。大眾點評才是真正的脫單神器
為了提升評論生產力,有些商家、用戶甚至當起了搬運工。他們從其他社群、軟件挪用評價,發布到大眾點評。今年8月,大眾點評就因大量違規轉載小紅書上的評論,而被網友怒懟,一度成為輿論中心。信李誕,是90后的群體癥候
得益于90世代的情緒化特征,李誕這種用戲謔段子去販賣慈悲溫柔的騷操作,方可成功。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他是個虔誠的欺騙者。因為他撒謊太“真誠”,有時連自己也“信”了。DG辱華、大秀取消,我覺得危機公關可以這樣搞
這是目前為止DG品牌在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而如今人去樓空,秀場工作人員曬出了后臺凌亂照片,不知相關中國執行乙方公司能否收到尾款。保守估計DG直接損失數千萬,間接損失就更難估量了。除了金句表情包,日劇還能在中國有何作為?
日劇可以在金句里永垂不朽,但能否在金句里咸魚翻身,就要看有多大的產業力量去驅動,而產業力量或許更多取決于政策的穩定性。觀望,再觀望一下~晚會成大型種草現場,論“造節”阿里最強!
在今天,“造節”似乎格外容易。好像只要商家推出應節商品,就能夠造節。但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必須有獨特的娛樂性和互動性,能制造出日常生活里的儀式感,才能真正“造節”。掃地僧斯坦·李教我的事
去年,93歲的瓊安離世。今年,95歲的斯坦·李駕鶴。每一個沉迷過超級英雄的少年,都應該相信:這一回他身披金甲圣衣,腳踏七彩祥云,去接他的意中人了。王思聰怒懟騰訊,因為大家都想做“電競101”?
原本呢,電競還算是騰訊布局未來的一步棋,現在緊迫程度明顯提高。而對于王思聰來說,電競是個燒錢生意,又逢上資本市場不看好游戲后勢,熊貓tv此前屢次曝出融資不利,如今正謀求上市,也是火急火燎的情況。用QQ的《毒液》,是中國英雄最后的倔強
過去兩年,騰訊影業又成功參與了《金剛:骷髏島》、《神奇女俠》等好萊塢影片的投資出品和宣發工作。事實上,中國資本不止有錢,本土化的宣發資源,那是好萊塢光靠進口片身份怎么也搞不定的。美國人不懂流量,中國人不懂吳亦凡
今年的兩場意外話題,不論是虎撲直男大戰亦凡迷妹,還是美國刷榜全球討論,亦凡還沒親自出手,旁人已大戲連臺。流量寶刀未老,亦凡不是凡人。大數據算出20年50個大IP,你看靠譜嗎?
隨著整個IP市場回歸理性,我們也可以發現,原創IP、新興IP開始更多受到市場重視。不再像IP熱剛興起時,大家一股腦去搶頭部大神作品。怎么樣,是否看得手癢?與其吐槽編劇,不如親自上場。湖南衛視北京衛視此消彼長,政策下的電視“變天”?
對于電視市場來說今年真的很艱難,絕大多數衛視收視率相較去年同期都出現了下滑。一線衛視也未能幸免,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收視呈現不同程度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