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
藥企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藥企相關話題,全面解讀藥企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狂人馬斯克,搞不定生物科技
創新和安全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創新是為了滿足臨床還沒有滿足的需求。藥物創新和其他行業創新最根本的不同是:必須滿足臨床沒有滿足的需求。中外糖尿病巨頭的殊途:雙雄與雙熊
為什么在海外,糖尿病市場能夠誕生雙雄,而國內卻只有雙熊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也是中國醫藥行業過去幾年遭受質疑的答案。當Biotech開始被退貨
License out的增多,不管對方是國際巨頭,還是國外中小型Biotech,不管賣的價格如何,在業內人士來看:“是好事,意味著中國Biotech的進步。”這款國產口服藥,轉陰比輝瑞P藥快?
“目前的新冠藥物并非特效藥,大眾不能把這些藥物看成是絕對有效的‘救命藥’,就目前披露的臨床數據來看,均無法實現100%的效果。”警惕me better「陷阱」,FRα ADC新星前途生變背后
在追求me better藥物的同時,藥企也應該意識到,這絕對不會是一次輕松的征程。生物科技行業2023,至暗與新生的輪替
對于那些習慣蹭熱點、沒有真正創新精神的企業來說,生存環境將會不斷惡化;而對于那些致力于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研發真正的創新藥企業來說,當下便是最好的時代。燃石醫學漢雨生:9年1個想法,2個決策,3個市場
整個行業的早期發展還是非常的野蠻生長。所謂的野蠻生長是什么?一方面我們看到腫瘤的精準醫療在2016年左右的時候,其實變成了一個強剛需,意味著市場快速增長,行業內的各個玩家其實都非常的興奮,因為看到市場...K藥保衛戰:從藥王到「海王」
從LAG-3單抗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到微生物療法、CAR-M療法、溶瘤病毒療法,再到mRNA疫苗,K藥在成為“藥王”之后,新的目標儼然是“海王”。CD73靶點研發「輪盤賭」, 一場實力與運氣的較量
作為腫瘤微環境的重要開關之一,CD73能夠調控ATP-腺苷通路,恢復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也正因此,海外藥企紛紛站上CD73的賭桌。國產CAR-T,是時候加速出海了
2021年是中國CAR-T療法上市元年,6月復星醫藥子公司復星凱特的奕凱達獲批上市,9月藥明巨諾的倍諾達獲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