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汽車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汽車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汽車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一天吃透一條產業鏈:二手車
新能源車二手車源價位段分布較為均衡,5-25萬占比較高,與燃油車相比車源價格段更加向10-25萬集中,同比去年提升超13%。上海車展的「老頭樂」,又升級了
當都市精英還在爭論“自動駕駛是否顛覆出行”時,縣城女性已用其“個性需求”,書寫了一套獨特的消費哲學:在有限預算內,實現最大化的功能與情感滿足。中國,汽車已經喘不過氣了
這或許不是內卷的終結,而是中國汽車產業走出不健康內卷開始。未來已來,那些在浪潮中堅守價值的企業,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時代,而不至于全行業以頭搶地,卷死別人搶地上那幾個銅板。重兵列陣登陸上海車展,東風猛士科技智能化發展再提速
東風猛士科技主動擁抱變化,以“無畏·征服”的猛士精神,迅速補強產品矩陣,踏上一條“越野更智能,定制更奢華”的創變之路,引領中國豪華電動越野不斷邁向新的高度。場景定義、精準創「芯」,芯馳全新發布AI座艙處理器和高端智控系列
發布會上,芯馳正式推出新一代AI座艙芯片X10系列,率先定義全民AI時代的座艙處理器新標桿。蔚小理留給英偉達的時間不多了
車企自研智駕芯片的潮流不可避免,那么在群雄并起前,如何“鎖定”盡可能多的合作伙伴至關重要。這既需要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更需要長袖善舞的商業技巧。哪吒汽車:破繭還是墜落?
未來,留在牌桌上的,不再是“誰融資多”,而是“誰現金流穩、誰技術跑通、誰成本控制強”。新能源的春天仍在,但它只屬于那些能穿越周期、真正落地的企業。15天3次發聲,雷軍在走李想的「來時路」?
雷軍的對外表態,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了網友和輿論的情緒。但“小米造車,三年就成”的神話被打破。公眾也開始主動擊碎濾鏡,對小米汽車祛魅。蔚來的2025:負擔、轉變和新任務
從萬眾矚目的造車新勢力標桿,到如今在盈利困境中艱難求存,蔚來的故事或許印證了一個道理:在汽車這個百年行業里,光有情懷和用戶體驗是遠遠不夠的。當資本的熱潮退去,從最風光到“最糾結”,蔚來的故事雖然還遠未...特斯拉被傷,單車成本或漲八千美元
靠降價、限時優惠活動,特斯拉保持著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但市場份額已然被蠶食。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7.8%下滑至5.4%。汽車芯片制造產業流向中國
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汽車芯片作為汽車的“大腦” 和 “神經中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汽車芯片制造產業流向中國
龐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對汽車芯片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且,電動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對芯片的需求量呈爆發式增長。特別是隨著智駕平民化趨勢的推進,單車芯片使用量進一步增加。應對關稅風暴:奔馳擬在華生產GLS,捷豹路虎叫停對美出口
汽車作為制造業桂冠的明珠,必然成為關稅大戰的焦點之一,過去全球生產和銷售的時代即將進入尾聲,這似乎也是全球貿易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