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汽車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汽車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汽車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SU7 Ultra車主向雷軍開了一槍
本次小米汽車宣傳事件對行業而言,是一次警鐘——唯有將用戶價值置于擴張速度之上,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贏得在行業洗牌中存活下來。高端車也守不住了,三元鋰究竟要敗退到什么地步?
磷酸鐵鋰發起新一輪沖擊。新能源產業的核心較量,最終拼的是技術硬實力。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固然重要,但關鍵技術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勝負手。剛剛合并就私有化極氪,吉利究竟想要干什么?
汽車行業內的競爭格局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吉利能否憑借其歸核化策略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全球車企「負債密碼」
2024年,全球汽車行業在變革中前行,負債情況成為透視企業競爭力的“晴雨表”,車企唯有在規模擴張與財務健康間找到平衡,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行穩致遠。上海車展四十年:中國汽車的大江大河
40年彈指一揮間,恍如隔世。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而透過上海車展看到的世界汽車江湖,已然掀起一片一片新的潮流。中國汽車產業掀起“AI革命”!汽車智能化創新峰會觀點交鋒,18位大咖共話智能化下半場
汽車智能化已從“單點突破”邁入“系統重構”階段:車企需在技術路徑、供應鏈韌性與用戶體驗中尋找平衡。唯有以AI為引擎,以用戶價值為標尺,才能在這場整車智能的全球競速中占據先機。跨國企業加大中國汽車供應鏈投入,告別「英偉達式依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一輛傳統燃油車所需汽車芯片數量大致在600~700顆,電動車則為1600顆,更高級的智能汽車對芯片的需求量將有望提升至3000顆。雷軍的第一款SUV消失了
對行業而言,小米的隱忍提示了一個更深刻的邏輯:當電動化進入深水區,唯有兼具技術耐力與戰略定力的玩家,方能穿越周期,成為終局贏家。在上海,國產芯片被車企「哄搶」
“卷”是所有汽車廠商的共識,到來汽車芯片領域這方面更為明顯。有芯片廠商感慨:“汽車領域,是典型的既要、又要、還要的領域。”由于芯片的投入極大,在出貨量不夠大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投入產出比不對等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