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電影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電影相關話題,全面解讀電影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2018電影市場破600億背后的新力量與新挑戰
貓眼數據顯示,2018年度銀幕總數突破6萬塊,但單銀幕票房產出下降依舊,票房產出沒有跟上影院增長規模,影投市場集中度下降,經濟效益面臨瓶頸,關閉影院數據較往年增長,影院迭代速度加快。《地球》背后融資局:16家出品方救場?一部高額投資藝術片的求生之旅
這位外界眼中“幸運”的年輕導演,人生中第二部作品就擁有了2000萬的投資預算,后來這筆預算又漲到了5000萬,這樣的數額,相當于讓畢贛在老家蓋一棟房地產大樓。春節檔搶風頭,老炮兒集體失蹤,賀歲檔正在變成雞肋嗎?
最近兩年來,賀歲檔的票房贏家中,熟面孔比例在減少,加入了很多年輕導演的新鮮面孔。比如2016年的《情圣》和2017年的《前任3:前任攻略》都是年輕導演作品,頗得下沉市場觀眾喜愛,成為賀歲檔的新類型。投資界24h|共享經濟一地雞毛,用戶押金損失已達15億元;騰訊焦慮再起,如何拯救大公司病?
共享經濟一地雞毛,用戶押金損失已達15億元;騰訊焦慮再起,如何拯救大公司病?;電影局新政收縮院線牌照,未來新增2萬塊銀幕引憂慮?3天近7億票房、豆瓣8.4!萬人吹爆的《海王》能否打贏與漫威的翻身仗?
如果從1998年漫威《刀鋒戰士》作為新時代超級英雄電影的起源的話,那么20年來,DC可以說被漫威拉開了一個星系的距離。2018遭遇批片寒冬:淘金樂土不再,超六成批片虧損無一爆款
可以看到的是,今年除了批片資深玩家如卓然等,出現了更多傳統影視制片廠與院線的身影,在批片市場上分一杯羹,例如深圳電影制片廠引進《狗狗的瘋狂假期》。今年最大黑馬鎖定?專訪《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人生就是在“等待戈多”
電影里,時而希望破滅、時而希望重建,觀眾和主人公一樣活在“等待戈多”的無常里;電影外,饒曉志直面內心對于成功的渴望,又時刻保持著對待藝術的清醒追求。“文藝商業片的成功對于行業而言意味著什么?”面對記者...電影票房創新高:是時候讓更多的年輕導演和作者上位了
在中國電影市場火爆之際,找到那些有天賦的、熱情的年輕人,通過資源整合,讓行業資深的大咖能夠面對面的教導和打磨作品,并且為他們盡可能對接整個行業的資源,讓他們的作者能夠盡快的落地,持續為中國電影工業輸送...寵物電影走俏背后的都市癥候群
或許就像河豚君碰到的那位女生——在大城市里與貓相伴,這座城市住了太多孤獨的人,如此看來,寵物電影收割的其實大城市癥候群的紅利。平遙電影展背后:從負債古城到文藝地標
對于平遙電影展,石勇更看重的還有后續:“ 僅僅做一個電影展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平遙的知名度已經可以了。重點是文創產業,電影工業。”票房下跌21.4%,出游增長9.43%,是誰趕跑了國慶檔影院的觀眾?
問題來了,中國電影想要完成今年600億的任務,在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觀眾進影院了,《毒液》這樣的好萊塢大片是不是要趕緊定檔了?《江湖兒女》背后“賈老板”的自我拉扯:我過去二十多年主要活躍在投資界
賈樟柯一直在試圖讓藝術完成商業盈利,但是此刻公眾才真正意識到他不是說說而已。這種身份的拉扯賈樟柯自身也感受到了,他曾自我調侃,“我過去二十多年主要活躍在投資界,電影只是強烈的個人愛好。”后票補時代的“新國慶”,張藝謀們的機會來了
取消票補,也成為今年國慶檔的最大變數。往年大片可以借助票補優勢,彎道超車。而今年,公平競爭將大家再次拉到同一起跑線上。“票補消亡史”:告別19.9票價,電影產業的焦慮與新生
但當票補真正消失的時候每個人心頭都有一絲惶恐,票補是排片保險,也是票房保險,更是行業內的那層泡沫,這層泡沫讓行業看不清真相,但也為行業保全了臉面。《碟中諜6》內地首周末票房5.3億,阿里影業“國際化”將“向前一步”?
《碟中諜6》票房的火熱讓人關注到背后的資方,有消息稱該片成本達到1.78億美元,美國派拉蒙作為最大出品方,中國阿里影業則作為聯合出品方與首席營銷伙伴。中南文化之外,那些高調跨界影視的公司現在都怎么樣了?
劉春的離場,不僅讓中南文化從重工轉型影視,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也給蕭瑟的影視行業增加了一次轉型不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