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狂奔600天,還有四大檻
市場已經卷起來了,不過當下AI數字人依然處于起步階段,IDC判斷,到2026年中國AI數字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02.4億元人民幣,距離市場成熟還需要時間。攜程Q2財報:堅定投入AI和ESG 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攜程持續投入AI和ESG,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AI技術優化產品和服務,在激發用戶靈感、旅游攻略、行程規劃、售后服務等維度,釋放創造力。AI投流戰,投不出未來
資本一手催熟了AI助手,也應該給予更多的耐心,別為一時FOMO而入場競價。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AGI也不是短短幾年能實現。國產GPU廠商要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未來五年內,能不能在中國市場上崛起一個“小英偉達”,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抓住這次大模型帶來的變革機遇。機會擺在眼前,成敗在此一舉。小米OV和榮耀,新戰事將從九月燃起
如果說,過去7年,手機總量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小米們可以通過性價比、渠道、營銷等各種方式守住市場份額,書寫了過去國產手機在全球大賣的高歌。但面向下一個10年,AI,已經喚醒蘋果這頭沉睡的雄獅。AI制藥打響突圍賽,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不論來自大廠還是創新藥企,AI 制藥管線仍在前仆后繼地奔向臨床,而廣泛押注的晶泰科技,也在靜待其藥物研發業務兌現服務費之外的超額收益。手握15個大廠offer,我在大模型風口起飛
在乘著風口起舞的故事里,有人手握多個offer,才畢業就能拿到接近百萬的年薪;有人一周投了400多份簡歷,卻只接到零星的面試邀約。AI狂潮之下,誰是那個唯一「真神」?
AI真正走進大眾視野不過2年,卻掀起了全球性的科技風暴。最開始的那幾位,是如何組起了這場牌局?后來能坐上牌桌的玩家,又具備哪些特質?以及那些“天才思想者”的路,普通人有可能復制嗎?周鴻祎,拼命給360 AI 找出路
只不過,如何讓對傳統夾雜廣告的搜索接受度尚可、付費意愿短期內并不明朗的C端用戶,養成為AI買單的習慣,對想要轉型會員訂閱制的玩家而言,都是避不開的問題。成都發力布局機器人產業
力爭到2026年,全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打造100款機器人新品、聚集1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100個標桿示范場景,全產業鏈規模突破600億元。騰訊急著賺New money
大手筆回購股票的騰訊,在當下不算理想的環境中自證了微信的養家能力和利潤導向的生存哲學。既然養得起視頻號和AI,那市場也需要為這個互聯網最佳標的之一提供更多耐心。第四范式2024年中期業績穩健增長,營收同比增長27.1%
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核心業務“第四范式先知AI平臺”繼續保持強增長態勢,該業務收入人民幣12.51億,同比增長65.4%,占總收入比已達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