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
大廠最新資訊,投資界全方位播報大廠相關話題,全面解讀大廠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被裁的人們集體上岸、大廠也紛紛回春:硅谷已經熬過了寒冬?
這兩天,有網友在論壇里發帖問:“這一波裁員潮后,大家都在做什么?” 有人說拿完分手包接著sign on無縫銜接;有人作為留下來的幸運兒“繼續茍著,照樣劃水領工資”,但裁員后的公司更卷了;有的還在...第二季度,這些互聯網大廠都賺錢了
溫暖的季節也并非沒有寒流。利潤的增長一部分來自成本的減少,對部分被裁撤的業務和人員來說,他們自己就是被降掉的本,是枝繁葉茂前被砍掉的枝。裁員潮下的大公司外包,越來越卷了:一個崗位,400多人爭搶
在過去的兩年里,周琳深刻體驗著大廠“外包人“的不同,歷經了每個”外包人“諸如在權限受限、自身成長空間有限,以及晉升方向迷茫等方面的煩惱和困境。BAT半年投資版圖:出手46次投出4家獨角獸,AI、新能源汽車最吸金
據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BAT一共出手了46次,投資了45家創業公司,涉及兩家IPO上市企業以及4家獨角獸企業(商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或7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投資領域涉及當下最熱門的AI、汽車...大廠趕超ChatGPT
由于訓練大模型的成本極高,普通開發者和中小企業無從下手,這從報告結果也能看出:其他廠也很努力,但前途漫漫,說得更殘酷些,可能連上桌吃飯的機會都少有。MBA不香了,MAP正成為大廠人的「治愈系」解藥?
活躍在各個項目組里,奔波于各大會議室中,每天上演著兵荒馬亂,連工作都忙不過來的他們,選擇用2、3年的時間,在周末回到校園去讀MAP,真的能緩解所謂的職場焦慮嗎?MAP成了替代MBA的一種職場人的新解藥...大廠匯報流程都嫌煩,關鍵時刻能救命
很多人說起大廠的弊端,往往會提及各種復雜的匯報審批流程,但是,這屬于一種你又恨它又干不掉它的東西,因為它是一種保護機制——所有人都可能犯錯誤,所以需要糾錯機制。不裁員,大廠能否降本增效?
對國內互聯網巨頭而言,長期的利好一面是已將可持續發展、社會價值創新、鄉村振興、碳中和等視為重點發力方向,但是將員工長期權益視為“降本增效”重要組成部分仍需等待。職場棄兒逆襲:時薪翻倍,給自由續杯
在我們采訪到的人中,有大廠總監一年失業3次終于逆襲,有小老板副業掙得比主業多“感謝裁員”,也有人被迫按下暫停鍵,卻收獲意外之喜。一年近2000億,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研發資金都投到了哪里?
粗略統計,過去一年主流互聯網公司投向研發的開支高達2000億,不過從實際成果看,似乎的確顯得成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