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鋰電的黑匣,找到造富的液體
鋰電池行業的發展從實現國產化的突破到成為全球霸主,完成了從政策扶持到市場競爭的轉變,為我國新能源彎道超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雙積分下的新能源車企都是「賣碳翁」
繼政府新能源補貼之后,新能源車企其實已經找到了一條賺錢的捷徑,那就是賣碳,在國內官方的說法也叫做碳排放權交易。“小華為”匯川技術,一年漲5倍
過去一年來,這兩大板塊涌現出一批牛股,漲勢驚人,匯川技術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身兼智能制造、新能源車兩大題材,2020年3月至今,匯川技術股價從最低15.08元攀升至最高89.05元,漲幅高達491%。...吉利汽車掉隊,李書福需要反思
吉利雖是自主品牌銷量的“一哥”,但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遭到一眾自主品牌的碾壓。“起了個大早”的吉利,為何在新能源領域掉隊了,這需要李書福做出深刻反思?特斯拉中國「減速」,從一塊46萬㎡土地的「流標」開始
后備土地的“流標”,讓特斯拉產能提升計劃充滿了未知數。如今,特斯拉已經在“數據落地”問題上做出了重大讓步,他們是否還能獲得那塊土地,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爭奪下一個“石油”,新造車背后的「隱秘戰爭」
大到時代背景的風向,小到電動車銷量以及所需新型原材料的增長,都指向一個事實:對于金屬礦產量的需求會在未來持續走高。特斯拉4月銷量大跌,卻與“剎車門”無關?
短期內,特斯拉的品牌優勢還將長期存在,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用戶也需要不同價位、不同車型的新能源車,特斯拉如果還是這么傲慢,將會失去更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