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萬!周鴻祎要學巴菲特布道 接盤者是「冤大頭」嗎?
此次拍賣邁巴赫,周鴻祎還將效仿“巴菲特的午餐”。最終拍下這輛車的買家,在未來三年將有三次和他一同面對面吃飯和交流的機會。北京車展:車模都去哪兒了
北京車展前幾日,周鴻祎高調宣稱要賣掉自己的邁巴赫,改換國產新能源汽車,引發一眾車企排隊送車,也順勢從科技大佬跨界成了頂流“車評人”。5個月才賣2244輛,極越拼營銷,展臺開到小米對面
盡管流量狂歡背后,不乏“看熱鬧”的心態,但對于在市場中持續沉寂的極越而言,更多關注未必完全是壞事。權力邏輯的轉移:從周鴻祎親自下場當網紅說起
現在,整個中文互聯網最熱門的概念之一,是“打造個人IP”,打造個人IP的終極目標是把一切流量沉淀在自己身上。北京車展:比價格戰更卷的是流量戰
對于各家車企來說,要想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根本途徑還是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多維度提升產品價值,才有可能打贏這場淘汰賽。那些固執的選燃油車的消費者,到底在意的是什么?
新能源車的電池不僅成本高,而且結構復雜,難以進行拆分和維修。其可修復性往往低于傳統燃油車。2024北京車展來了!自主品牌成「流量擔當」!
隨著AI大模型的,今年車展,智能座艙的多模態交互也出現了更多新玩法,語音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的出現,也讓車輛變得越來越擬人化,角色上,從出行工具逐漸變為用戶的出行伙伴。流量狂歡下,我們忽視了哪些北京車展真正的變化
正如他們經常在公開場合所說的那樣,汽車的流量固然重要,但產品和服務更重要,應該要在產品和服務上卷,來打動消費者。大佬們車展搶人背后:火熱、內卷、博弈
就聲量上來說,本屆北京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確實出盡風頭,但大佬們親自下場、吸引流量背后,新能源車企的日子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光鮮。它們要面對電車需求增速放緩的難題,在紅海里進行殘酷的博弈和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