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集采的「機關」:民營機構竊喜之余又恐陷入價格戰
這是一場意料之外的博弈,醫保局按下了這一個“調價之鍵”后,醫療機構之間開始打價格戰。最終,老百姓會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種植牙服務。ADC火爆帶來新風口,專業CDMO稀缺引發產能爭奪戰
對那些已經重資產投入的藥企來說,承接CDMO業務,既能帶來收益,也能發揮工藝上的優勢幫到新興企業,最終推動新老兩類企業融合。恒瑞VS再鼎:創新藥「活下去」的兩種答案
恒瑞和再鼎創新藥業務的冰與火,更多的是兩家不同階段的藥企對“商業化體系建設”的考量。而無論是“保研發”還是“保銷售”,背后是各自對于行業下行期一種生存策略的抉擇。創新藥這些年:開拓者、顛覆者、懷念者
生物創新藥,不管曾經有多輝煌,都會經歷一個下行調整的震蕩周期。那些曾經的輝煌,在夾雜著的泡沫破滅時,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又將成為新周期的上升曲線。募資僅次百濟、逆市卻大漲的聯影:會透支時代的紅利嗎?
未來,聯影如何在這樣一個需求的市場里做出新的估值天花板拔高的探索,是這家脫胎于外企的中國公司和背后的股東們,除了此次募錢之外,更需要去思考的。醫藥寒潮下暗流涌動,投資人和創業者如何「續」命創新藥
從資本市場的口味變化,到政策的引導,再到業內的反饋,無數事件都在表面,創新正在一步步重新被定義。賽諾菲40億溢價入股信達背后:中國Biotech抬高的身價
信達的下一步,如果是想成為和國際多個MNC合作,承擔臨床和商業化的平臺,還有更長、更不可測的路要走。IPO扎堆、股價回彈,醫藥股不認輸
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醫療行業累計回報率達160%。2021年,中國的醫藥、醫療器械等衛生支出僅占GDP總量的7%左右,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8%。兩者之前的差距,也意味著中國的醫藥行業發展潛力之大。...熱炒下的合成生物學:老樹、新枝和資本的焦慮
哪天合成生物學在資本和政策的簇擁之下真的火遍了大江南北,它革的肯定不是藥企的命,而是會給整個原料藥生產和CDMO企業帶來大的沖擊。第一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的前世今生
阿茲夫定相比標準療法縮短了3.0天的核酸轉陰時間(2.6天 VS 5.6天);28天核酸轉陰率,阿茲夫定組是100%,標準療法組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