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轉行「提示工程師」毫無意義
從可能會被消滅的“寫提示詞”型工程師,轉變成真正掌握了算法優化、開發、落地部署的“提示工程”,那才是成功的轉型。大語言模型,救不了「網絡暴民」
當理性上升,當一個人習得了自我控制的能力,那么“非理性”的暴力一定會減少。比起AI的韁繩,真正能消除網暴的,是每個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夏天到了,給數據中心潑點「冷水」
面向算力時代,液冷本身的前景遠大是真實的,不過短時間內,產業條件和應用性還有待加強,必定是先經過一個個示范案例落地的逐步驗證和經驗積累,最終一步步過渡到全液冷、全綠色的產業革命。避免一選定終身,那些從就讀到就業的AI真相
今日之世界,由AI技術驅動的產業革命,可以說是最具普遍性共識的一個真相。不過,AI相關教育還不成熟,大量就讀、就業的細節,來自于從業者的切身感受和體驗,高質量的分享很少能被大眾所接觸到。新應用爆發,開啟5G的魚龍之變
5G 、云、AI的深度融合創新,為一系列新應用加速到來構筑了基礎。隨著“更深、更廣、更精”的5G建設,以及向5.5G演進,5G時代的魚龍之變正在加速到來。5G商業成功的流量密碼
優質精品5G網絡能力,為這些大眾消費市場的新場景和用戶新需求保駕護航,也為運營商變現5G網絡能力、創造更大價值空間,提供了有力支撐。「AI算力荒」解困的短、中、長策
如果說,無需擔心“AI算力荒”,這是一種無視現實差距的盲目自信。但也確實不用一提算力、一提芯片,就縈繞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焦慮氣息。機器視覺公司,在玩一局玩不起的游戲
對于CV公司來說,脫下“大模型”的長衫,是為了留住商業化的“底褲”。集體弄潮只是只是一時熱鬧,保存實力才能在AI江湖中走得更遠。AI又火了,這一次云廠商能賺到錢嗎?
隨著AI在云市場中的地位越來越高,AI+云成為數字化的必要條件,云市場的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也一定會“風光又一新”。關于GPT-4的產品化狂想
從預訓練大模型崛起,再到今天的ChatGPT、GPT-4,最值得關注的是智能涌現效應驅動下,一些作為信息化常識的東西被改變了。換句話說,GPT-4是條件,而不是結果。「署名ChatGPT」:人類正經歷第一次AI著作權沖擊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ChatGPT,發現他能做的東西越來越多,寫論文、寫作業、寫文案、寫代碼都不在話下,一個重要問題也隨之浮現:ChatGPT生成的內容,著作權到底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