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APP工廠”,張一鳴要做AI時代的愛迪生?
新技術會帶來行業格局的大洗牌,一如既往地產生贏家和輸家。大模型牌桌上的所有玩家,都在“賭”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詳解電商三巨頭的運營成本:商家的壓力到底來自哪?
穿過表象,回歸本質。商家們因為“僅退款”吐苦水的時候,需要反思的恰恰是電商平臺,怎么才能讓商家的流量成本降下來?平臺賺足了廣告費,商家卻因運營成本承壓,終歸不是一種良性生態。英偉達被「壓制」的25年
這家創辦于1993年的“賣鏟人”,直到2017年以后,市值才開始呈現出飆漲的趨勢,而當下支撐英偉達市值的主流技術,均源自2017年以前。歷時400多天,國產大模型全面趕超GPT-4?
在大模型走向落地應用的趨勢下,一味炒作“超越GPT-4”、“跑分第一”,妄顧落地應用的實效,可能會適得其反。元宇宙「降溫」背后,內容生產能否去中心化?
元宇宙在2023年的際遇不可謂不跌宕。不管是科技巨頭,創業公司里的獨角獸,還是對風向敏感的資本市場,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AIGC賽道,再加上微軟、騰訊等在XR業務上的收縮,坊間開始流行起這樣一種說法:...Wework創始人再創業,靠美版「自如」估值10億美金
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近兩年的亞當·諾伊曼,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并且回到了“房地產”老本行,試圖在美打造一家像自如那樣的長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