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6500萬日活,三年連虧140多億,這家大廠狂奔在資本續命的路上
長遠來看,融資和上市只能暫時緩解資金緊張的局面,最終還是要靠Roblox自身的盈利能力。近年來它也有在嘗試從各個方向進行突破。年入20億到退居二線,這家廣州廠商還能靠出海回升嗎
漫靈在海外耕耘了差不多六年的時間,卻很少吸引業內大量關注,這大概是因為一來它的境外游戲賬號較多,二來當前的出海成績對比輝煌的過去,其實并不算亮眼。縮減400人,創88億營收,這家廣州大廠再度沖刺上市
國內的傳奇賽道基本由三大廠商聯手占據了大頭——盛趣網絡授權IP、愷英網絡研發產品、中旭未來代理運營。200萬投資的獨立游戲夭折,巨人網絡起訴了制作人
按照原本的商業計劃書,《電器街》將在2021年6月發布EA版本,但由于各種原因,整個項目的推進過程狀況百出。37家廣州廠商出海,誰在悄悄崛起?
競爭對手的涌入,讓廣州廠商的出海之路愈發難走。從小的市場做起,或選擇非熱門賽道,幾乎成了廣州中小團隊的共識,它們在試圖找出那一寸藍海。成都的游戲產業,簇生在這塊占地不到1%的土地上
早在成都被譽為「千游之城」的時候,高新區僅一處天府軟件園,就聚集了600多家游戲公司和近5萬人規模的游戲開發團隊。2023年二次元賽道戰況初見分曉,但更慘烈的還在后面
二游選在這個時候扎堆上線,或許也是出于無奈,畢竟版號好不容易才拿到手,游戲不上線的每一天都在增加成本,相對地,買量市場也必將掀起一陣腥風血雨。在海外,騰訊網易的千億「游戲版圖」
最近幾年,騰訊網易在海外擴張更加積極。2021~2023年,它們各投資并建立了超過20家海外工作室,小到上百萬美元,大到數十億美元。與此同時,有關「知名制作人加盟」的官宣接連不斷。去年,31家游戲公司減員掉7900名研發
面對2022年嚴峻的市場挑戰,仍有超過60%(41家)的上市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甚至有20家公司在員工規模收縮的情況下,研發投入不減反增。暴雪走了,留下一眾游戲主播在廢墟中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暴雪國服這棟廣廈一朝傾倒,何時能重新建起、能否再恢復從前的輝煌,都是未知數。2022年游戲圈人才變動:有人再度創業獲投資,大廠出海爭搶人才
游戲人才的流動持續不斷,海外從事20余年的游戲老將也會離開大廠。當行業面臨變化時,或許適應現狀做出調整才能嘗試找到新機遇。又一家對賭失敗的游戲公司遭減資
在跨界并購的熱潮中,被急于拓展業務的迅游科技看上,以2.17億元的價格收購雨墨科技13.40%的股權。這意味著后者估值來到了16億元。如今遭遇減資,估值跌至1.39億元,縮水超過11倍,也是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