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 五環外OUTSIDE 第6頁
回到縣城工作五年,我倒貼了4萬塊錢
都說大城市容得下靈魂容不下肉身,小縣城容得下肉身容不下靈魂。但年輕人們似乎正在發現:在小縣城“安居樂業”也并不是一件簡單事。陽了的打工人:扣工資還是進ICU?
很多時候,年輕人只能是隨洪流游走的船只,是時代命運的被動接收者。我們沒有選擇航線的權利,只有噎著海水,奔涌前進的必選項。一個東北家庭時隔20年的兩次下崗
“下崗”二字對經歷過著一切的人來說都太殘忍,千萬人在短時間內失去工作,時代的悲歌像蝴蝶效應煽動、改變著無數個家庭的未來走向。我,復旦畢業95后,現在是月入三千的「喜劇人」
至少在這里,沒有西裝革履的布道,也沒有大碗廉價雞湯,只有生活里本真的體驗、情緒,變成了一個個幽默的段子,有些荒誕的笑料,還有我們自己的一地雞毛的生活。彩票站:年輕人的精神卡塔爾
彩票站是持票青年的精神穩定器,在這里,眾青平等,人人都是有錢的甲方,卸下了一天的裝孫子預期,換上上揚的嘴角,期待著夢想的變現。縣城理發店,月入十幾萬?
在縣域大地上涌現出了許多返鄉的創業者。這中間大部分是有著城市生活經歷的農民工,沒有特別高的學歷,在城市里摸爬滾打近十年,帶著資金、技術、經驗和鄉情,在縣城一展拳腳。第4代PC,張一鳴、雷軍和王興的蘋果夢
2022年是手機行業的寒冬,出貨量斷崖式下跌。廠商們都在各自努力尋找出路,有的跑去造車,有的重金砸VR,有的積極在AR領域布局。在上海,新消費正在和我們說拜拜
上海之于新消費就好像娛樂圈之于俊男美女——有實力再來混,能不能紅,還是看造化。這里是光彩奪目的應許之地,也是修羅場,最后就變成了墳場。大城市年輕人開始過上「農村生活」
低消費永遠不可能是社會的主流,但這些年輕人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來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