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贏”的星巴克,該自救了
星巴克不是用燒錢而崛起的,對于它來說賺錢是更重要的選擇,所以星巴克永遠不會選擇降價的價格戰。或許未來在咖啡行業會出現類似于滴滴和Uber的大戰,星巴克是會成為滴滴還是Uber,未來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過期疫苗”再起波瀾,國產疫苗如何扛起信任的大旗?
國內“疫苗事件”頻發,“長生生物疫苗事件”“江蘇過期疫苗事件”僅是兩場被推到風口浪尖的藥品風波。但事實上,背后的影響可遠不止“信任危機”這么簡單。今天,星巴克告別星巴克
20年前的今天,星巴克“闖”進中國,繼而打下了在咖啡領域的老大哥地位。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其表現不盡如人意。今天,20歲的星巴克中國,需要和過去告別,畢竟打敗星巴克的可能不是瘋狂的瑞幸,而是沒有順...雷軍輸了,小米贏了?
2018正式收尾,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賭約塵埃落定。這一賭約始于2013年,當時雷軍提出:若小米五年內營業額超越格力,董明珠輸他1塊錢。紐約神級漢堡Shake Shack落滬,想占一席之地不容易?
西餐在文化上已經不再如過去一樣強勢,中國消費者對漢堡這個品類也早已有了認知。不過,沒有人會懷疑Shake Shack的產品力,接下來就要看它將與中國市場擦出怎樣的火花。2019-01-01 12:27實地探訪深圳權健門店,揭秘百億保健帝國冰山一角
醫療行業每次事件的爆發,均因負面新聞極速發酵,引得社會廣泛關注,進而相關部門執行行政工作。現如今,天津已成立調查組進駐權健展開核查,希望“權健事件”能夠給大眾一個滿意的答復。裁員、跑路、倒閉,明明兜里有錢,為啥還叫苦連連?
對于創業者來說,越到年底越容易失眠,業績總結、合同回款、來年規劃、未來展望……所有工作都要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做個了結,焦慮感在這個時間點蹭蹭上升。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必讀:如何借力工業互聯網,抵抗死亡潮
現階段對于中小制造業企業來說是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的最佳時間,或者說是最后時間。不轉型只能面臨必然的結局,而從現在開始關注未來趨勢,才有可能在未來領跑。50億,刺破共享泡沫
無論是to C或者是to B,運營企業都應該回歸到商業本質,解決好供需之間的矛盾,尋找可行的商業模式,才能推動產業發展,推動中國商業走向創新式健康發展。張一鳴、羅永浩紛紛下場,IM為何讓人如此興奮?
無論是飛聊、子彈短信,還是釘釘等應用,難以忘懷的不是微信,也許是以即時通訊為切入口帶來的用戶市場價值。這才是根本。2000億的焦慮,烘焙市場靠什么緩解?
在房租人力成本增加、產品不便大幅/快速提價的情況下,擁有多年積淀的連鎖烘焙品牌想在新零售的浪潮中再度突圍,勢必要尋找大量開店以外的其他增長點。一杯茶攪動千億市場,2019年靠什么繼續狂奔?
單從門店數量上看,如今有強茶飲標簽的新式茶飲品牌(喜茶125家、奈雪的茶近200家)門店數量總和,依然不算太多,這也意味著對比星巴克(超過3500家)的國民度,新式茶飲想要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茶”,依然...Uber、Lyft爭先提交IPO,誰會奪得網約車第一股?
Lyft堅持盡早提交IPO申請,與Uber相爭“網約車第一股”的原因有兩個:提升知名度和減小生存風險。不過企業的成功與上市的早晚并無直接關系,戰火從車市燒到股市的Uber和Lyft,勝負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