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短劇成“新型快消品”,短視頻也有內容焦慮
“短劇的女性受眾高達八成。但即使是有穩定收入、樂意刷短劇的人群,對短劇收費預期也在全集3元以內,無人愿意按集付費。不過付費并非短劇唯一的變現方式。”迪士尼的多事之年:流媒體擴張進入平臺期
“Netflix用了六七年才完成的海外擴張,Disney+只用了兩年已經走完大半。也正是過去兩年的迅速擴張,讓Disney+過早地進入了平臺期。”視頻平臺的下一個戰場,不在手機屏幕上
移動互聯網增長已經見頂了,新的增長點在哪里?手機屏幕之外,曾經一度被視作“過去式”的大屏市場,正成為流量增長的新戰場。中國新式喜劇拓疆:從單口到Sketch,現在輪到了漫才
面對年輕人對新式喜劇的追捧,笑果、單立人、硬核喜劇等國內頭部廠牌紛紛引入漫才等“新物種”,能否再現單口喜劇從幾年前無人知曉到如今一票難求的場面?角川談引入騰訊:中國是艱難的市場,比起失去的,得到的會更多
站在KADOKAWA的角度而言,自從輕小說在中國遇冷之后,這場交易同樣是其面向海外市場邁出的巨大一步。全景式廣播劇觀察:IP影視化的“工具人”,還是正待爆發的文娛新賽道?|深度
在熱門IP對廣播劇的加持下,不少CV也成了明星。有平臺受到偶像經濟的啟發,甚至推出了自家的虛擬偶像和衍生廣播劇。 但問題是,國內廣播劇尚處于商業化早期。由于歷史原因,目前的廣播劇市場極度依賴女性聽眾...深度起底微短劇市場:抖音、快手、微視的短視頻必爭之地
無論是內容探索,還是商業模式,當下微短劇都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對于三家短視頻平臺而言,先期的打法未必會追求短期內的回報,而是更重視流量、創作者規模、作品數量的構筑。這部聚焦少年夢想的紀錄片,為何連成年人也在感動共鳴
明明相比于電視劇、綜藝,紀錄片尤其是人文紀錄片更難創造商業價值,為什么B站、騰訊等平臺仍然愿意持續投入?從電視臺遷移到網絡平臺對紀錄片行業是利是弊?對平臺來說,涉足人文紀錄片的意義又是什么?借由《小小...高配低開的《聽姐說》,女性脫口秀半成品?
正如好段子是打磨出來的一樣,隨著芒果團隊、單立人、參賽姐姐們的相互磨合與了解,經歷了前期的試錯階段,《聽姐說》或許能厚積薄發,給觀眾呈現意外之喜。搖滾藏獒開拍續作、端腦漫改真人電影,華誼會比肩彩條屋嗎
更重要的是,無論轉向《搖滾藏獒》《端腦》這類動漫/漫改電影這步棋子,對連續三年虧損的華誼兄弟而言是否是扭轉局勢的關鍵,對苦苦等待《端腦》多年的觀眾來說,最重要的,是讓這個故事好好地收尾、完滿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