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基因測序儀,在夾縫中爆發
2024年國內的基因測序儀,已經形成了為全球產品品類最豐富、功能最完善、技術最為多樣化的基因測序儀市場,為應用生態的繁榮打下了基礎。未來十年仍沒有變現路徑,腦機接口如何先活下去?
對于那些資金實力并不雄厚的腦機接口企業來說,在當前資金渠道愈發收窄的大環境下,到底要如何熬過這不賺錢的漫長十年呢?10多家企業業績翻倍,醫療器械走出寒冬
最冷的時節已經過去,醫療器械行業并沒有市場擔心的那樣脆弱,耗材在持續增長,醫療設備已經邊際改善,離行業的復蘇只差一個醫療設備更新政策的落地。達芬奇中國市場價格跳水,手術機器人新變局!
產業利好的不斷出臺、國內產業鏈的成熟升級、臨床需求的加速釋放疊加為國內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帶來多重利好。國內品牌已經逐漸開始初露鋒芒,未來形成分庭抗禮之勢還需要打磨核心競爭力。腔鏡手術機器人商業模式...國產雙抗是怎么「殺」瘋的?
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的MNC介入以及國內頭部藥企的加碼,行業競爭也會隨之加劇,這其中自然會迸發出大量機會,同時也會進行大浪淘沙的篩選。所以,越是在熱鬧的時候,越需要更理性的聲音,越需要關注市場變化和產...VC/PE押注眼科創新藥,投出20億
據不完全統計,從2023年至今(數據統計至2024年8月30日),我國眼科創新藥領域共有21家企業發生了24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金額超過20億人民幣。國產內窺鏡市場份額大增,背后CDMO是最大助攻
一次性內窺鏡領域由于產品結構相對復用型產品更簡單、對于成本控制要求高,也催生了極大的內窺鏡代工需求。擴大開放試點,鯰魚效應加速沖擊醫療市場?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政策的頒布展示了國家基于醫療層面的擴大開放的決心,而隨著外資的不斷涌入和技術的持續創新,未來中國市場會出現更多由外資企業設立的研發中心、生產基地以及醫療機構等,這都會為我國醫療...斬獲3個IPO,中國GDP第一縣要在醫療領域大干一場
以點可以窺面。作為昆山最早系統發力的生物醫藥細分領域,小核酸產業從零做到亞洲最大,正是醫療創新領域“昆山模式”的具體體現。上半年交易額超200億美元,創新藥找到新「現金流」
整合來看,當下的BD熱潮,的確是緩解了藥企的資金壓力,但急迫的“過熱”,或許也會很容易產生泡沫,甚至是出現資源錯配的無奈。剛拿下首款一類創新藥的重慶
2022年年底,血液凈化龍頭山外山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實現了重慶在科創板“零”的突破。在這之后,登康口腔、西山科技以及智翔金泰也相繼在一年內上市。今年第一家科創板新上市藥企誕生
至此,繼國內三大實驗小鼠企業先后登陸資本市場后,國內實驗大動物領域的TOP3企業也悉數上市,新藥研發的產業鏈進一步趨于成熟。谷歌大模型下場,這個AI賽道起飛在即
基于聲學標志物的AI智能診斷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除了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外、神經性疾病(例如阿爾茲海默癥、抑郁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等)以及胎心音等更廣泛的醫療領域都有其用武之地。免責、降返投、S基金、跨區合投,國資開始為退出著急
無論是拿到國資錢的投資機構,還是被國資直接投資的醫療企業,都會在未來迎來一波“退出潮”,這是醫療產業新一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