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臟介入器械史上首個衛生經濟學RCT研究發布(QFR)
QFR不僅獲得了國內頂尖專家的認可,也在國際之上收獲的不俗的影響力,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當共識逐漸從頂級專家傳播至每一個心血管醫生時,QFR的普及時代也將隨之來臨。85后醫學博士賣房創業,即將收獲一個IPO
根據招股說明書,在2021年4月完成的IPO前最末一輪融資中,世和基因整體估值已經高達61.99億元,遠高于其選擇的科創板第四套標準所規定的30億元預期市值。融資數百億后卻遭遇重大挑戰,健康險行業該往何處去
數位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和行業人士一致表示,健康險的大方向是沒問題的,但目前整個行業戰略過窄、現金流過緊、概念過熱、估值過高的問題已經顯現,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第36張醫療AI三類證出爐,距離理想中的AI醫療,獨角獸們還有多遠?
當第一個人工智能醫療AI輔助診斷軟件通過審批時,整個行業都因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而感到欣喜,而時至今日,醫療AI獲取軟件數量已超過40個。如何再造一個全國級的醫療IT企業
專科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已然確定,順著政策與需求,在2025年前再造數個全國級的醫療IT企業,或許不過是個時間問題。5年內23家腦機接口企業新成立,開啟科學家創業潮
醫療+腦機接口領域初創企業層出不窮,不少企業創始人擁有科學家背景,例如腦虎科技、Precision Neuroscience、Wispr AI等。收入超千億的醫院如何搞風投,5大特點突顯獨特邏輯
從風險投資的角度而言,如果投資能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質量并改善臨床護理,那么相比于投資的風險,不去嘗試才是更大的風險。合成生物學教授夫妻聯手賣面膜,1年凈賺8個億
盡管同樣身處決賽圈,同樣用生物活性物質來吸引消費者的愛美之心,巨子生物在編寫招股說明書時,有意無意弱化了關于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美容價值的概念,這是貼在創爾生物和敷爾佳身上的標簽。互聯網醫療園區火爆,除了拿牌照還能做什么
互聯網醫療產業園一片火熱的同時,業內也曾發出不同聲音,尤其是對企業導向類園區;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種中介性質的模式,而醫療行為需要極其注重安全和質量。創業決策+人力成本:初創企業的「兩大坎」究竟要如何邁過
在多數人的理解中,創業決策與人力資本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話題。甚至在學術界,大家也會把企業戰略或營銷決策與市場人力資本分開研究。但每一家創業公司都是一個整體,對于創業者來說,事情并不總是一分為二這么簡單。...國內3家企業產品相繼獲批臨床,TILs療法曙光已至
隨著國外一些在TILs療法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深優秀科學家、產業人士的陸續回國,我國在TILs療法領域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如果Iovance 的TILs療法產品Lifileucel能在今年順利上市,國內...資本狂追的電生理突迎集采,國產10%的占有率如何逆風翻盤
在心臟電生理市場,國內心臟電生理行業仍然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廣闊。在國產總體市場份額不到10%的背景下,行業還缺乏真正的龍頭。公立互聯網醫院漲勢猛,搶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飯碗嗎
隨著公立互聯網醫院成長,第三方平臺的生存空間是否會被擠壓?二者的關系一定是“此消彼長”嗎?雙方合作路徑在哪里?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又一手術機器人搶灘港交所,超30家頂尖機構押注,能否續寫市值神話?
創立5年來,精鋒醫療從零開始做出一款多孔手術機器人和一款單孔手術機器人,兩大產品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