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中國,一夜回到12年前
在復牌后股價斷崖式下跌的背后,華晨中國母公司債臺高筑,破產重整尚未落地,同時華晨中國利潤結構高度依賴華晨寶馬等問題,均成為其難以俘獲資本青睞的不利因素。VC/PE搶著投,鋰電池企業「捷盟智能」完成近3億元戰略融資
捷盟智能成立于2019年,由涂布技術專家和鋰電卷材處理專家聯合成立,其核心團隊在鋰電池設備領域擁有數十年設計經驗,是國內最早從事鋰電池設備的研發團隊之一,擁有豐富的鋰電池設備研發、量產、市場導入經驗。...鳳凰自行車忙活半年,卻買不起一輛愛馬仕
今年上半年,中國自行車行業運營面臨不少困難,與2021年同期相比,產量、銷量、出口和效益等方面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出口增速降幅較大。蒸發240億!癡迷高科技的網紅車企,為何被對手虐慘?
誰是電動車老大,小牛是不是巨頭的對手,用戶并不關心。真正重要的,始終是怎么做出一輛讓用戶覺得更值的電動車。現在的小牛,影響力基本還僅限于年輕人。什么時候它的車能讓更多大爺大媽也認可,那才是有點小牛。南京協眾獲數億人民幣戰略投資,中金傳化與上汽恒旭聯合領投
本輪融資后,南京協眾將加大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發投入、加快南京智能化生產基地二期建設以及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動力電池回收,處在拓荒期
2021年,中國共賣出了298.9萬輛新能源汽車,較2020年同比增169.1%。光大證券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到2025年有望超過1000萬輛。恩力動力獲超2000萬美金A+輪投資,紅杉中國和日初資本共同領投
一家專注鋰金屬電池、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電池及其核心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在中國、美國、日本三地設有研發和制造中心。固態電池三大技術路線爭霸
由于固態電池的故事改變了人類儲能方式,誰攻克了它,就能掌握新能源動力的核心。日韓傾舉國之力推進硫化物材料技術路線,歐洲走聚合物,而中國主要走氧化物路線,美國則是以創業公司為主,同時推進多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