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數據:1月VC/PE市場募資規模下降,環比減少79.2%
據清科私募通統計,2018年1月中外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新募集130支基金,披露募資金額106支基金,共募集金額64.78億美元;新設立236支基金,披露目標規模75支基金,計劃募資156.25...重磅|IPO被否3年內不得借殼上市!PE投資人擔憂:會掀起一波撤材料風潮
總結為一句話:IPO被否,3年內不能借殼上市;即便謀求被上市公司收購,也會從嚴審核。這無疑給沖刺IPO的企業敲響了警鐘:籌謀上市之前,最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一旦跑去IPO排隊,被否了就不能輕易改賽道...亞太區“金融奧斯卡獎”出爐, 高瓴資本獲評2017年最佳私募股權機構
憑借對中國最大女鞋企業百麗國際的私有化收購、對全球領先的倉儲物流企業普洛斯的投資以及在其他多個領域的布局和建樹,高瓴被《亞洲金融》評為“2017年最佳私募股權機構”(BestPrivate Equit...VC/PE緊張:允許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到底有啥影響?
這項政策到底會對VC/PE產生哪些影響呢?有投資人表示,這將會給有實力的PE機構帶來更多項目源;當然,也不排除PE機構聯合銀行共同設立基金,引入銀行作為LP出資人。清科數據:12月VC/PE投資市場火熱收尾,新三板融資“回暖”
根據清科旗下私募通數據顯示,2017年12月共發生投資案例554起,其中披露金額的案例443起,案例數環比增長4.1%;從投資金額角度看,12月份總投資金額為167.78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3787....清科數據:12月VC/PE募資規模達312.13億美元,基金募集兩級分化嚴重
2017年12月VC/PE募資市場平穩收官,雖私募股權基金基金數量較上月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減少,但募資規模穩步提升,募集市場兩級分化嚴重;成長基金仍占據半壁江山;人民幣基金“稱霸”市場;“吸金”力較強的...李宇輝:從Pre-IPO到VC,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我還有孤獨
日后,無論是做投資,或是投身創業,不如甚以孤獨為榮。若真如此,中國的創投市場,不知將是何種景象?吳尚志:“中國本土第一 PE”背后的締造者
“創業”是注定要與“艱苦”聯系在一起的。從離開世界銀行大樓的那天起,書香門第的出身、光芒閃耀的學歷和令人艷羨的職業都已成為過去,一切推倒,全部重來。重磅 | 清科年報:2017年中企上市504家破歷史紀錄,VC/PE滲透率達57%!
伴隨著新三板掛牌高峰期的結束,新三板企業掛牌速度在2017年顯著下滑。2017年,VC/PE支持的掛牌企業共290家,占新增掛牌總企業數量2176家的13.3%。基石資本張維的PE長跑經:深耕十五年,失敗率僅1%
張維并不諱言失敗投資案例,并坦陳15年投資生涯中僅有一個可能導致虧損本金——許昌恒源,目前處于破產重整狀態。“如意算盤打得越好越完美,就越容易出錯”,張維還將一些僅能收回本金的項目,比如鷹牌控股,也歸...松禾資本厲偉:南派PE大佬的“流金歲月”
克制欲望,不熟不做——這是松禾資本一貫堅持的投資哲學。過去幾年,松禾投資了華大基因、光啟科學、柔宇科技、光峰光電等一批代表著國家未來、產業未來的卓越企業。如今,厲偉執掌下的松禾資本在中國的VC/PE界...15家PE都跨不過的檻:五峰農業的迷霧與驚變
雙創時代,新一波創業企業正在飛速成長;IPO開閘,PE機構又開始躁動,下一個五峰農業,會出現在A股嗎?寵物用品品牌“PETKIT小佩”完成1億元B輪融資,已進入歐美市場
據了解,目前小佩已經進入到了歐美市場進行銷售。根據團隊提供的數據,2017 年,小佩在國內的銷售會超過 5000 萬,加上海外市場,整體的銷售額將突破 1 億元。“PerceptIn普思英察”獲金蝶國際A+輪融資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內,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60億美元(2015年僅為70億美元)。服務機器人領域處于藍海市場,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初步競爭也逐漸顯露。清科數據:11月VC/PE市場持續升溫,基金數量均成倍增長
2017年11月中外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新募集204支基金,披露募資金額190支基金,共募集金額161.99億美元;新設立428支基金,披露目標規模133支基金,計劃募資1182.84億美元,其...重磅!這個周末,20萬VC/PE都應收藏這份新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須知》
有本土PE投資人直言,此次備案登記須知內容非常豐富,指導性很強,而且新增了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予登記的六種情形,對VC/PE意義不言而喻,“2017年即將過去,這可能是最后一則重磅新規了”。清科數據:11月VC/PE市場“回溫”,投融資額創年度新高
在11月份的投資案例中,通過新三板進行融資的事件共計96起,占比18.0%,環比上漲18.5%;累計金額6.26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673.09萬美元,占比3.7%,環比減少15.7%。新造車浪潮來襲!60家公司沖上風口,上百家VC/PE機構入局,公司成立3年就開始量產了
現在造車勢力從原本的60多家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到目前在數量上已經擴展了一倍,其中新加入的新型造車企業就有60、70家,市場競爭已經不只用激烈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