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
投資界全方位播報投資界醫藥行業相關話題,全面解讀投資界醫藥行業投資、融資、并購等動態。
創新藥這些年:開拓者、顛覆者、懷念者
生物創新藥,不管曾經有多輝煌,都會經歷一個下行調整的震蕩周期。那些曾經的輝煌,在夾雜著的泡沫破滅時,真正有價值的部分又將成為新周期的上升曲線。日本藥企盯上385年中華老字號
一直被視為中藥國際化最大競爭對手的日本漢方藥巨頭津村,如今又盯上了兒童中成藥龍頭健民集團。津村自1991年進入中國并不斷加注。數百藥企鏖戰出海3.0時代!誰能業績驕人?
產品競爭力將成為新藥出海需跨過的首要難關,而臨床開發能力、海外申報注冊的能力、商業化能力和全球產業鏈能力則決定著藥企全球化之路能走多遠。基石藥業VS云頂新耀,「再鼎」們的PK
有的市值從近300億港元到如今的40億港元,跌幅86.49%,有的卻能維持與非License in模式的Biotech差不多的水平。到底哪里不對?企業成立7年招到兩個對口人才,核藥人才缺口有多大?
核藥不是一個全新領域,而是一個復興領域,但它和AI制藥、合成生物學等很多新興產業面臨的人才困境一樣,急需復合型人才,但是這樣的人才從哪里來?需要政策、高校、企業多方合力;需要核藥產業進一步聚勢。真實生物,一場煤老板與科學家的孤注一擲
如果阿茲夫定片療效、安全性顯著,在2027年必將涌現較多的仿制藥;如果療效、安全性不佳,五年內也必將出現替代者。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醫藥寒潮下暗流涌動,投資人和創業者如何「續」命創新藥
從資本市場的口味變化,到政策的引導,再到業內的反饋,無數事件都在表面,創新正在一步步重新被定義。百賽飛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元生創投領投
本輪融資將進一步推動百賽飛建成服務于健康生活的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術平臺,加大吸引和培養高層次研發人才力度。海納醫藥完成億元新一輪融資,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傳化基金領投
一家以研發為驅動,創新為導向,不斷推進新品種持有為特色的醫藥研發集團企業,并逐漸形成了以“CXO+MAH”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3年失敗11次,「免疫之 王」無藥可救?
盡管藥企在研發決策中會犯錯誤、試驗會失敗,但是持續的研究還是很必要,“一旦基礎研究有突破,他們也能更快地做出反應”。